2012年4月20日

彩虹公寓(so hard to forget)(Como Esquecer)


不是每一部我喜歡的電影都會寫影評或觀影心得,雖然一直想要找時間把我喜歡的幾部拉子電影寫一寫。除了時間,以及書寫能力有限以外,也是因為部落格出現,許多影痴及影評人寫了太多優於我的影評,一向覺得成功不必在我,既然有許多人寫出了我深有同感的影評,我也就樂得當個閱讀者,而不必什麼影片都寫心得了。而這次會寫這部電影,實在是因為我居然找不到與這部電影有關的,像樣的影評(起碼我沒找到),甚至有些電影網站在簡介還有錯誤,這實在是……

或許我是徧頗的,身為同志,我對這樣一部電影有著較異性戀著更深更多的情感投射,它當然也不是什麼大片,但與同樣的愛情小品,比如說什麼巴黎小情人、大情歌之類的,我不覺得它有差到哪裡,可是所有的宣傳文章都只集中在女主角是巴西名模,然後全裸自慰之類的,我的天啊!

我也必需說,剛開始,我對這部片子也沒多大的期待,甚至不如巴黎舞男,因為它的簡介太簡單,又是友情又是男同志什麼的,總覺得情節的支線太多,女同志的情感便會被沖淡,自然也就不會符合我的需要。

可是這部片子卻是越看越有意思,有著某種淡淡的韻味、詩意,讓人得以細細品嚐。

主角是一個大學女教授-茱莉亞(Júlia),被相戀十年的女友拋棄,身陷失戀的痛苦、對自我的否定與對愛情的懷疑。片子一開始,就是她與前女友出遊自拍的影像,我一直以為這些影像中的人是那位前女友,後來才發現那是茱莉亞本人,只是髮形不同,也胖了一些。對應到後來茱莉亞的形銷骨立,友人對她越發纖細與美麗的讚揚,及這些讚美所牽動的情傷。

影片的情節是很簡單的,就以茱莉亞自我的獨白、表現過往甜蜜戀情的自拍影片以及現實生活中的際遇相互穿插,帶出情傷的深刻與療愈的過程。

茱莉亞是高傲孤僻的,所以被抛棄,她有更深的自我懷疑以及更壓抑的傷痛,而以半自我放棄,自虐以及封閉自己來面對,男同志好友-雨果(Hugo)極力勸解,要她出門找朋友,以新歡代替舊愛,但是勉強自己出門,卻處處碰到痛處,朋友再好的讚美,都能引發她情傷的刺痛。就連學生的愛慕都似乎在諷刺她因失愛而產生的脆弱,她無法接受這情形卻又無力反擊。

與失去愛人的男同志好友、未婚懷孕的女性朋友同住,彼此慰藉,似乎撫平了傷痛,但那痛楚卻總是不經意地浮現心底,而必需以身體的疼痛來平衡。偶爾身體湧現慾望,不自禁舒發而出,隨之而來的,卻是更深層的悲哀與自憐。

女性朋友-麗莎(Lisa)的表姊-愛蓮娜(Helena)的出現,似乎開啟了新戀情/痊愈的一絲曙光,茱莉亞卻莫明其妙地失眠,好似在提醒茱莉亞,這份傷痛其實還在,而且無時無刻,不經意地就會出現。也因此,茱莉亞有意無意地疏離,卻又無法拒絕愛蓮娜的邀請。若有似無的情感一直維持著,直到傷痛的逐漸淡薄,隨著傷痛的遠去,茱莉亞似乎也重拾自信與尊嚴,而有了面對新感情的能力-不論是接受或拒絕。

影片在這裡結束,我多少了解片中那位小女孩的意涵,新生命或新生活之類的,但我不是太喜歡,太過明顯而顯得刻意,還不如讓茱莉亞望著晴空萬里的大海或繁忙的漁船,作為結束,來得好些。

女主角Ana Paula Arosio的表現出色,許多細微的情緒、情感及主人翁的個性所衍生的語氣反應都傳達得很好,起初我認為茱莉亞的個性或許部份對映到演員本身的個性或她在現實生活中給人的感覺,但後來我上youtube看了她的一些訪談及影片,似乎並非如此,然若如此,就可見這位演員的演技了。女主角的戲份很重,甚至有許多獨角戲,這種情形下,如果演員表現不佳,或沒有半點魅力,這部片就毀了。男同志友人-雨果的表現也不差,他把男同志的一些會有的肢體語言表現得微妙微俏,恰到好處,沒有多餘,也沒有太少。

整部電影,除了茱莉亞的情傷有深刻的描寫,也刻畫了茱莉亞與雨果兩人深厚而感人的友情。讓片子除了情傷的沮喪外,也有了溫暖。另外,某種淺淺的嘲諷與幽默佈滿整部片子,讓自虐不再淒苦,讓漫罵帶有趣味,令得觀眾並不會完全陷在主角全面的負面情緒中,甚至在茱莉亞的消極中看到某種莞爾。也是這部電影,在饒富哲理詩意的獨白外,令人樂於觀賞的一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