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進入了一定的年紀之後,再也很難對什麼特定的人事物產生迷戀,尤其是和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必然的關連時。
雖然,即使是在我年輕的時候,我不是什麼稱職的追星族,我的意思是,我從來也很少去接機啊,擠影迷或歌迷會,只為一睹偶像風采。最多只是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錄下他們的活動,或在網路上搜集他們的資料和剪報,換句話說,我從來不是個行動派的追星族,不論對誰都一樣,但當然,當你瘋狂迷戀或專注在一位名人時,你能知道自己陷入迷戀的那種狀態。
我最喜歡的歌手或藝人是劉若英,但現在,即便她結婚了,我也只是看了她網站的新聞稿就放下了。
可是,當葛拉芙來到台灣,我居然又開始陷入患得患失的瘋狂當中。
雖然自從她退休嫁給阿格西之後,我就再也沒有花心思追蹤她的新聞了。
雖然她從來也不是那種像藝人一樣,站在鏡頭面前就有天生光芒的人。
雖然自從她退休嫁給阿格西之後,我就再也沒有花心思追蹤她的新聞了。
雖然她從來也不是那種像藝人一樣,站在鏡頭面前就有天生光芒的人。
雖然她從來就不是那種典型的美女,或我們所說好看的女人,而且,我很明顯地感到,她真的老了一些,就像她在表演賽後說的。
認識葛拉芙是一個漫長而充滿歲月痕跡的過程,包括成為她粉絲的經過。
民國七十幾年的時候,台灣開始生產世界級的體育用品,網球拍及相關產品也是其中一種,網球在歐洲是貴族的運動,因此,當時台灣的中小企業主開始了打網球的風潮。我老爸也開始玩網球。而網球進入公開賽的時期後,也開始有了舉世聞名的球星。我的意思是,經濟開始起飛的台灣,也開始看到了網球的這項運動賽事。台灣有了自己的網球選手-王思婷。更別說華裔和反共鬥士-張德培和胡娜。
那時女子網壇霸主是娜拉提若娃(Martina Navratilova)和艾芙特(Chris Evert)。
然而一直到我小學五年級時,我不知為何,突然開始關注運動賽事,大概是因為我們班的班導是個體育老師,因此,他總是會很正規地教大家怎麼打球,我的意思是,大家從小打籃球,有誰真正教你立定投籃這個動作的正確分解動作?包括腳要蹲,手臂怎麼伸,手腕怎麼動….?我們導的。
於是我開始剪報,各大重點標題我都剪,其實我也忘了我擇標的標準在哪裡?但我想,那時的體育版也不大,沒多少重點吧!

沒記錯的話,在那前後幾年,娜拉提若娃和艾芙特還曾來台打表演賽。老大姐娜拉提若娃還嫌棄我們的地板不好。(那當然,那是臨時搭的,那時台灣哪有室內的、專業的網球場。)
這兩份報導,我都剪下了,但也就放下了。
在那之後,我忙於課業,再也沒怎麼看體育賽事,只是偶爾在衛視體育台看到葛拉芙的身影和高舉冠軍奬牌/奬杯的畫面。

剛開始,我是為了看Novotna,但,看到後來,我卻叛變成了Steffi的粉絲。雖然我認識她在Novotna之前,雖然,那是我第一次認真地看Steffi比賽,雖然,聽說,聽說啦,Novotna是我們自己人(拉子)。
就像我說的,我瘋狂了,我開始剪所有的剪報,上網找資料,想盡辦法錄比賽。要知道,那是很累的,我的意思是,台灣的體育頻道,不會每場比賽都播,尤其是前幾輪,都跳著播,而且男單會優先播,加上男單打五盤,一播下去就很難脫身,於是女單的比賽就只能看精彩畫面。
然而,更讓我沮喪的是,1996年,Steffi拿下美國公開賽冠軍後,就為傷所苦,1997年澳洲公開賽,她打沒幾場就輸了,法網也一樣,沒記錯的話,溫布頓還沒開始,她就因傷休息,停止參加巡迴賽。
那年,我因受不了工設系的課業壓力,才唸了一個學期,就決定休學,休學後,我馬上進補習班,再次準備重考。那時的我沒有時間,只知道她一再延遲重返球場的時間。
後來,我重考上淡江歷史,當時Steffi休息太久,在WTA上沒有排名,雖然她重回了球場,但大部份都在打小巡迴,I’m sorry,WTA的小巡迴在台灣是上不了新聞媒體的。加上我當時心力交悴,依然沒能掌握Steffi的近況。只是偶爾在報紙上看到她的消息,就習慣性的剪下保存。
老實說,1998年暑假,我和朋友去紐約時,還在報紙上看到她會在紐澤西比賽的新聞,其實我很想去,但那不在我們的行程之內,加上我的英文不好,和朋友的自助旅行,很大的部份,都要靠我朋友,不想給朋友添麻煩,也就算了。
回到台灣,連美網都打完了。
說實在的,你說這些日子真的沒有可能追尋Steffi的新聞嗎?當然不會,在台灣,網壇的新聞沒可能一打開電視就能看到,總得轉到體育台,等過一堆籃球棒球的新聞後,才能有國際體壇和網壇的消息,這種情況下,當你雜務太多,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總是很難鉅細靡遺掌握所有的新聞,而沒有比賽可看,似乎也會失去支持的熱情。

然後,她跟阿格西結婚,然後生了小孩,然後,我又失去了她的消息,直到老爸跟我爭論她的小孩是男是女後,才又知道,她又生了個小女孩。一直到她5月24日到台灣。在她到台灣的那一天,我都還不知道她要來台灣,也早忘了前一年,阿格西已經來過台灣了。
生活裡有許多事情在忙,這些名人的生活也沒有那麼重要,我也漸漸放下這些。但當我再次看到Steffi,她在球場上的傳奇和故事,又再次的回到腦海。又再次地在網路上四處找她的新聞和消息。
之所以放不下Steffi
Graff,或許是因為台灣對於網球的重視總不像籃球和棒球一樣,所以很少有機會看到這些人的新聞,或許是因為我們只能在球場上看到她們的身影,因此好奇她們私底下的個性與生活。也或許是因Steffi一向是個低調的人,能看到的新聞和消息從來不會超過太多,所以總令喜愛她的人想要知道她的私生活,所以你會一直追,一直找。然而,其實我很尊重這些名人球星的個人隱私,也很尊重這些人想要保持私人生活的想法,所以,當Steffi退休,我也就覺得差不多了,基本上,Steffi在德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跟我們的林志玲是一樣的,天天有小報記者守在她家門外,她還曾買下全版廣告感謝德國人的支持,她老爸逃漏稅也是個大新聞,她早就知道她不是個無名氏,所以總會適時地讓大家知道她的近況,所以她和阿格西交往、結婚、生小孩,都有公關照,而這也就夠了。

當然啦,也不是說球員不會有明星魅力,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鎂光燈的關注,她早有自己的洗練和智慧,也就有了自己的魅力。雖然不漂亮,也總有一種自內而外優雅的美。
而且,我一直很奇怪,葛拉芙來台灣,為什麼沒有專訪?起碼我不知道有。(如果有,有誰有錄可以借我看?)
或許台灣人就像所有的亞洲人或中國人一樣,重文輕武,不覺得運動有什麼了不起的。或許台灣人不看網球,所以搞不清楚葛拉芙是個怎麼樣偉大的球員。可是,她真得很了不起,我不想無限上綱這件事,娜拉提若娃可能也一樣偉大,但相信我,雖然未來還沒到,但我不覺得未來還有可能出現像葛拉芙這樣的網球選手。

網球跟籃球棒球不一樣,網球是一個人的比賽。籃球棒球,如果你今天狀況不好,可以有別人上場,而當你上場時,你的狀態可以是在最好的時候而有很好的表現,輸贏是大家,但你要show off 的時候,你也可以秀。我不是說籃球棒球就容易了,在團體賽中,你要有個人風格也要能配合隊友,也不簡單。但在網球場上,輸贏是你自己,要不要打也是你自己,一年到頭都有賽事,你要參加一定的場數才有積分,才有排名,只要有哪一個月你懈怠了,排名馬上往下掉。大家馬上看到你的成績,你的狀態具體呈現在大家面前,能否持續下去,不只在於你的體力、球技,還有你的意志力。
這些年,多少年輕球員一站上了頂峰,沒多久就往下掉,有多少稍有姿色的女球員打出了名號後就打算勇闖演藝圈,或因為場外的代言費用早遠遠超過場內的奬金而離開球場,也有許多球員得名得利之後迷失自我,畢竟在網球場上,你有天份,十幾歲就能名利雙收。有的人回來了,大家給予掌聲,回不來也就這樣了。
可是Steffi一直在那裡,她沒遇過困境嗎?她沒有挫折嗎?她的代言費用很低嗎?
但她仍然站在球場上。
代言不用說了,西德是多大的市場,她十幾歲的時候,賓士(還是BMW?)就已送她一台敞篷車了。
一個二十初頭的女孩,單純的在球場打球,她的球迷卻為了她傷人?你要她怎麼再站上球場?雖然事後證明那人只是個激進份子,粉絲之名只是藉口,雖然這本來就跟Steffi沒關係。
Monica Seles受傷了不能再比賽,當然是很悲慘,很令人同情,兩年後,她很努力地回到了球場,令人敬佩。但那個一直站在球場上的人,雖然保住了球后的地位,但她沒有傷嗎?她的心理壓力有多大?
沒有人會責怪Steffi,但當她的排名第一時,她要怎麼證明她的世界第一理所當然?而當她的排名下滑的時候,不又等於說明了她曾經的世界第一就是因為Seles的傷?
她是德國的大明星,她的老爸,那個教她網球,從小帶著她四處比賽的父親,卻因為逃漏稅而被起訴,但她仍得繼續打球,就像我說的,網球只要你一有鬆懈,成績就會往下掉,就沒有奬金,就沒有收入。
可是,她就這樣一直站在球場上,她要有多大的專注力,多大的意志力?
我的大學同學在1999年法網的那一場決賽中愛上Steffi,大家都愛勝者,我想,當我從看Novotna轉看Steffi時,我就曾經有這個想法,可是,當你看著Steffi打球,你看到了個人的球風,這個風格有個人魅力,同時,你看到了這個人球技以外的氣勢和意志力。
1999年法網是典型的逆轉勝,Steffi總有這樣的能力,我的意思是,人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好的時候,兩盤很快的解決對方,但狀態差的時候呢?
不論是誰,對桑琪士(Arantxa Sanchez Vicario)也好,對Monica Seles也好,當對方暫時領先時,她從來或很少折服於對方的氣勢,反而一球一球地贏回來,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候,往往一敗塗地,但她沒有,而當她將情勢反轉回來時,對方已經不可能贏了。
更別說她的體能,她的腳程,還有她遊刃有餘的技巧。我想台灣或很多人喜歡Hingis,就在於她的巧勁,她的借力使力,雖說,她後來在力道上輸給了大小威廉絲,但相較於Hingis,Steffi的力道是夠的,而又有技巧。就像她丈夫阿格西說的,在認識Steffi之前,他只會用蠻力打球。
也像我老爸說的,看他們(借力使力者:山普拉斯也是其中之一)打球,是很舒服很享受的。
於是,你就在一場賽事裡,成為了Steffi Graf的粉絲,雖然你從來也沒在打網球,也認識不了幾個網球明星。
十多年前,當我成為Steffi粉絲的時候,她已界退休之齡,那時,我就在想,一個人的人生,在30歲達到巔峰,往後的日子怎麼過?當然,不管在世界各地,這些球員即使退役了,所到之處都還會受到別人的愛載和歡迎,而她們往後的事業,也會因為她們的名氣和在體壇的表現而不會有太大的挫折(跟台灣一點都不一樣)。但終究燦爛歸於平淡,
如何面對這些,這背後有多少的學習和心境的調適。
好吧,或許,這些東西是很難訪問的,我的意思是,意志力就是意志力,怎麼說如何保持意志力,這和企業家談論他們怎麼布局,怎麼管理,怎麼規劃是不同的,但,也就是這樣,更顯得他的不容易吧。而台灣也沒幾人有能力訪問她吧,我的意思是,要有訪問技巧,又要了解她和網球,台灣沒有這個人吧!
就說和Steffi的緣份很奇特,每一次重新看到她,間隔都是以十年為基數的,每次都讓我感嘆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每次都讓我再次回頭看看過往的歷史。或許也因為如此,所以每一次再看到她,都會覺得自己錯過了些什麼,於是,一種想要追回/彌補過往的心理,讓情緒陷入了某種狂熱,。
這次其實我有機會去看她的表演賽的,但卻有些兒近鄉情怯和患得患失的情緒,也有些不忍看到不復當年的葛拉芙。但我卻看到她的怛然,賽後的場邊訪問裡,她笑稱自己老了一些,幸好只打了一盤~~~,我就說,每次看到她,我都能學習到很多。這是生命中的必然,又何必感嘆?尤其是,當你總是認真地過著每一分每一秒。
主辦單位的網站上貼了幾篇介紹Steffi的文章,引述她的話,說她並不懷念在溫布頓的日子,那是過往人生的一部份,如今是另外一段人生……。作者說她活在當下,是啊,就是這種活在當下,面對Hingis的低手發球,既然對方沒犯規,就得接,接不到,就是我失分。就是這種活在當下,面對比賽時就只專注在比賽,其他的,打完球再說,所以她創下了輝煌的紀錄。就是這種活在當下,讓我如斯敬佩。
Steffi說這不會是她最後一次來台灣,不管是真是假,我都希望她能再來台灣,不必然是要公開表演,就是來玩吧!
我可以再說一下Steffi的腳程嗎?我真得很喜歡看她在球場上瞬間起跑,她的腳程快,那一個白線畫出來的方塊,她很快就可以到達每個角落,1999年法網,她看到Hingis低手發球,雖然因為她沒有意料到,而沒有跑到,但第二次就跑到了。我好愛她那種立即反應,立即瞬間起跑的動作,尤其那時我總覺得她有一種拿Hingis這個死小孩沒輒的感覺和表情。這次的表演賽,Hingis一次不小心把球打到球埸上空的顯示器,第二次,她故意打高,看能不能讓球飛過顯示器,結果,球過了,但也就掉到Steffi那邊,Steffi原本也跟著大家一起看著球,但一見到球落到自己的場內時,她馬上,就像以往一般,瞬間起跑到球前面(總會頑皮地想,這不會是她被訓練出來的反射動作吧,不管怎樣,球進到自己場內,就得想辦法把球撥過網),雖然體力有差,但葛拉芙還是葛拉芙。
好了,寫完這落落長的一篇,表達完我對Steffi的景仰與愛慕,我也該放下了,繼續我平常的生活了。
雖然過了這麼一些年,但還是想說, Steffi Graf, Ich liebe di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